紅河州《關于促進農產品加工業跨越發展實施意見》政策解讀
紅政辦發〔2019〕47號一、背景依據
為深入貫徹落實《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農產品加工業跨越發展的實施意見》(云政辦發〔2018〕69號)文件精神,結合紅河州實際,制定出臺了《關于促進農產品加工業跨越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二、目標任務
2019年全州農產品加工產值(含煙草)與農業總產值比值達到1.6:1,2020年比值達到2.4:1。到2025年,全州農產品加工業實現重大跨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轉型升級取得突破性進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進入全省前列。
三、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主要內容由十一項重點工作和八項保障措施組成。
(一)重點工作
1.優化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合理布局農產品加工原料生產基地,支持貧困地區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明確全州發展糧食、畜禽、果蔬、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重點和工作方向。
2.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向產業園區集中。依托現有農產品加工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持各類農產品加工業主體向園區集中,打造生產與加工、科研與產銷、企業與農戶相銜接產業綜合體。
3.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加工業。推進“綠色食品牌”建設,以彌勒綠色食品加工園區為核心,打造“世界一流、中國最優”的綠色食品加工中心。
4.加快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以水果、蔬菜、花卉等優勢特色農產品為重點,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改善設施裝備條件,促進商品化處理,提升轉化增值水平。
5.提升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加大新技術應用,提升精深加工信息化、智能化、產業化發展水平。
6.培育重點龍頭企業。培育一批產品附加值高、品牌影響力大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7.強化質量管理和品牌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建立健全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機制。實施農業綠色品牌戰略,培育具有區域優勢特色及國際競爭力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
8.拓展市場營銷網絡。拓展農產品流通主渠道,支持構建農產品現代化物流體系,建立農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體系。
9.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科技創新能力。完善建立紅河州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配合搭建全省級重點農業產業智慧云平臺,引導產學研協同發展,合力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創新驅動發展。
10.推進多業態和全產業鏈發展。培育發展現代加工新模式、新業態,引導農產品加工業與休閑、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創新完善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的收益。
11.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引進和培育經營管理和科技領軍人才。支持州內大中專院校開設食品科學與工程、農產品加工等有關專業。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辦領辦加工企業。
(二)保障措施
1.加強金融服務支持。從加大信貸投入力度、提升企業融資能力、落實信貸擔保政策、落實風險補償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支持鼓勵直接融資等方面支持農產品加工業金融服務。
2. 優化用地保障機制。從落實設施農業用地政策、保障建設用地指標、盤活農村存量土地等方面入手優化落實農產品加工業用地保障機制。
3.落實稅收優惠政策。落實農產品初加工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逐步擴大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核定扣除試點范圍。
4.實施優惠能源政策。將農產品加工用電納入優先保障范圍,落實農產品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政策。
5.加招商引資力度。落實有關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新增投資,按有關政策爭取上級進行獎勵。
6.強化政府公共服務。從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促進通關貿易便利、強化質量安全監管等方面抓好政府對農產品加工業的公共服務保障。
7.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有效整合和盤活現有產業扶持資金,州級財政每年視財力統籌安排一定資金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8.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考核評價機制。
四、涉及范圍
涉及行業:各類農產品精加工、初加工業。
涉及部門和單位:各縣市人民政府、州級各有關部門、全州各類從事農產品加工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五、執行標準
《實施意見》主要執行《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農產品加工業跨越發展的實施意見》(云政辦發〔2018〕69號)有關政策。
六、注意事項
各縣市人民政府和州級有關部門要協調配合做好推進農產品加工業跨越發展各項工作。
七、關鍵詞詮釋
(一)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加工業是以農業物料、人工種養或野生動植物資源為原料進行工業生產活動,包含農產品精加工和初加工。
(二)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即在農產品產后進行的首次加工,是使農產品性狀適于進入流通和深加工的過程,主要包括產后凈化處理、分類分級、干燥、包裝、預冷和儲藏保鮮等環節。
(三)“綠色食品牌”:為深入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2018年云南省政府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工作。
(四)“專精特新”:根據《紅河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升實施方案》,到2020年,全州將培育形成1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促進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
(五)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是指以承包土地的經營權作抵押、由銀行業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承包方農戶或農業經營主體發放的、在約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貸款。
(六)“政銀企、政保企、政證企”:是由政府、銀行、融資擔保公司與被擔保企業緊密協作的政銀企合作機制,是 “政府推動、平臺融資、信用建設和市場化運作并舉”的融資模式。
(七)“雙隨機”:在政府管理和規范市場執法中全面推行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的監管形式。
八、惠民利民舉措
通過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而有效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加農民收入、助力脫貧攻堅。